“十一五”期間,市科委按照“整體設計、優(yōu)勢集成、重點突破、前啟后補”的思路,精心組織開展全市主要農作物良種創(chuàng)新工作,推進突破性新品種選育、良種良法配套和良種產業(yè)化,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是新品種選育取得重大突破。成功育成農作物新品種120個,其中:水稻47個、玉米38個、蔬菜17個、油菜11個、薯類7個;國審15個、市審105個。包括全市第一個米質達國標2級的優(yōu)質香型雜交稻新品種渝香203,稻瘟病抗性達一級、米質達國標2級的雜交水稻新品種陵優(yōu)2號,第一個畝產超800公斤的國審超級雜交稻新品種Q優(yōu)6號;第一個國審雙低油菜新品種渝油21;第一個國審甘薯新品種萬薯7號,加工型雜交辣椒新品種艷椒425和艷椒417。Q優(yōu)6號被農業(yè)部認定為第一批超級雜交稻組合和國家主導品種予以推廣。鮮食糯玉米育種全國至今僅有3個品種通過國家西南區(qū)審定,其中我市占了2個。
二是育種技術持續(xù)創(chuàng)新。選育出通過鑒定的新材料共46個,其中:水稻不育系9個、水稻恢復系8個、玉米自交系6個、油菜不育系3個、蔬菜新材料20個。玉米組織培養(yǎng)和單倍體誘導的技術創(chuàng)新獲得重要突破,獲得了組培苗和雙單倍體,為“三高”自交系的快速、高效培育提供了技術支撐。利用甘薯基因工程平臺創(chuàng)制的轉pmt和h6h基因顛茄,獲農業(yè)部批準正在進行田間試驗安全評價,成為我市農業(yè)領域第一個獲農業(yè)部批準開展田間試驗安全評價的轉基因材料。篩選和創(chuàng)造出高抗稻瘟病材料96份,獲得米質達到國家一級標準的水稻育種中間材料10份,獲取含油量>45%的雙低甘藍型黃籽育種新材料。
三是良種產業(yè)化穩(wěn)步推進。新品種累計推廣應用5900萬畝,其中:我市2620萬畝、國內2800萬畝、國外480萬畝,產生社會效益約29億元。自育品種市內種植面積覆蓋率達到了51%,特別是蔬菜自育新品種,為我市潼南綠色菜都、武隆高山蔬菜、涪陵榨菜、石柱辣椒基地建設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自育水稻品種開發(fā)出以Q優(yōu)系列水稻品種為主的“香桂”牌優(yōu)質米和以渝香203水稻品種為主的“夔門紅土”牌優(yōu)質米,已量產銷售。培育壯大一批良種產業(yè)化龍頭企業(yè),涌現出中一種業(yè)、金穗種業(yè)、西農種業(yè)、三千種業(yè)、科光種苗等一批科技型種業(yè)企業(yè),全市年銷售種子收入3000萬元以上的企業(yè)達到3家,進入“中國種業(yè)50強”企業(yè)1家、“全國種業(yè)百強”企業(yè)1家。全市每年向市外出售水稻良種近200萬公斤,出口100萬公斤以上、創(chuàng)匯220萬美元。
四是科研成果不斷獲獎。累計獲國家植物新品種保護權16項;獲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18,其中,一等獎4項、二等獎6項?!皟?yōu)質、抗病雜交水稻Q優(yōu)2號選育與應用”、“外源DNA導入水稻育種新技術及應用研究”獲得我市科技進步一等獎,“甘藍型黃籽油菜新品種選育及遺傳基礎研究”和“西園系列甘藍新品種選育及推廣應用”獲得國家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