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蘇州吳中區(qū)的三山村,位于太湖之中的三山島,由主島三山和余島澤山、厥山組成,總面積2.8平方公里,5個自然村,260多戶,800余人?!皡峭踉诘罆r,俗稱三山門?!狈街局?,春秋吳國時這里就有記載,此后漢朝建鄉(xiāng),晉代始稱蓬萊。
仙島無仙人人仙,畫中有畫處處畫。棄船上岸,恰逢雷雨過后,大地如洗,湖風(fēng)清新。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奇特峻峭的太湖石。太湖石在三山村隨處可見,有的渾然天成,有的鬼斧神工。
以蘇東坡當(dāng)年所書“皇家采石場”為依托,三山村對當(dāng)時開采太湖石留下的姿態(tài)萬千的舊石群進(jìn)行了保護(hù)性開發(fā),輔以亭、橋、池、榭,打造了一半浸潤于太湖水中的十二生肖石,栩栩如生。
離開碼頭前,船夫介紹,自古以來,三山村就是太湖中江浙兩地的航運驛站,商賈云集、經(jīng)濟繁榮,古跡數(shù)不勝數(shù)。難得的是,村在島中、島在村中,這里始終保持著自然優(yōu)美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村里現(xiàn)有3000多畝的生態(tài)濕地、320多種植物。
平常閑下來,村民最愛侍弄花草和盆栽。路過村里的院落,能透過雕鏤的石窗看到擺在院子里的樹樁盆景、山水盆景。村里人說,盆景里造型多樣的奇花、異草、怪石都是從島上各處收集而來。有時,挖到的即便是一些老根枯樁,拿回來也能種活,繼續(xù)修剪造型。
拾級而上,天氣雖然炎熱,但置身三山村獨特的湖島風(fēng)光當(dāng)中,還是能找到一份清靜自在。尤其是娘娘廟、三峰寺、中峰寺等寺廟建筑,與躲在綠樹中的明清古建筑群緊密相連,讓心慢慢地靜下來。
始建于唐朝的三峰寺坐落山塢里,洗心池的一泓山水,能拂去一身塵埃。為吳王闔閭愛女所建的娘娘廟,新建了牌樓與廣場。摩崖石刻大佛字,露天觀音小西天,吸引不少人前來觀瞻。三山村的千古勝跡,于盛夏湖光山色間,滌蕩出無邊風(fēng)月。
三山村更保存著清儉堂、師儉堂和薛家祠堂等規(guī)模大、檔次高的明清建筑30多幢。在村落里輕輕推開某一處不起眼的木門,或許里面就隱匿著一座見證著歲月的私家庭院。主人或已外出訪友,或正高臥書房,有朋自遠(yuǎn)方來,好客的村民會讓座敬茶。
重院高墻,隱隱人聲。前房后屋,幽幽果香。小山坡上,棗樹茂密,枝頭綴滿了拇指般大小的馬眼棗,入口酥脆鮮甜。這里種植馬眼棗已有千年歷史,500年樹齡的棗樹有680多棵。8月下旬,正是采摘的時節(jié)。
夕陽西下,坐船離島徐行。太湖水面,滿是金眼睛在跳。回望間,漁船搖曳、帆桅點點,三山村隱沒在孤絕而巧的三山島中。“三峰古剎也,四面皆平湖”,遠(yuǎn)遠(yuǎn)看去,儼如一座放大版的蘇州水石盆景,取法自然、意趣盎然。
怎么去:從蘇州市區(qū)坐62路、502路公交車到東山鎮(zhèn),換乘環(huán)太湖巴士10多分鐘到長圻碼頭,乘船20分鐘即達(dá)。
玩什么:觀板壁峰、疊石、北宋花石綱遺址。
吃什么:枇杷、楊梅、馬眼棗、大閘蟹、太湖三白(白魚、白蝦、銀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