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23-61520695 舉報電話:023-61520697

主城有五岳 坪壩最常見 全市普查地名45萬多條

2018-11-16 22:00:40  來源:重慶晚報

重慶晚報-主城有五岳 坪壩最常見

沙坪壩

鵝嶺公園

荷塘路

八一路東段這段路曾經(jīng)叫做大陽溝

解放東路

地名,不僅有標識地理方位的作用,同時很多還有美麗的傳說,飽含濃濃的鄉(xiāng)愁。

重慶到底有多少地名?昨日,重慶晚報記者從市民政局獲悉,重慶市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率先通過國家驗收。數(shù)據(jù)顯示,自2014年1月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工作啟動以來,我市共普查地名455020條。重慶有山有水,因山、因水而得名者已成地名文化中的重要特色。

以江河命名

不過,重慶地名中帶山字的,數(shù)量卻還不能與帶水字的地名相比。

重慶各區(qū)縣中,綦江、墊江、黔江帶江,還有巫溪、彭水、江北、渝北(渝水之北)、江津、涪陵(涪水邊的陵)、酉陽(酉水之陽)、合川、永川、南川(川的本義就是江河)、南岸(有水才有岸)、大渡口(有水才有渡口)等區(qū)縣與水相關。

“與水相關的地名,超過重慶區(qū)縣地名數(shù)量的三分之一?!崩钫龣嗾f,其實重慶古代就叫江州,后來又叫渝州,都是由水而得名?!敖情L江,渝是嘉陵江?!?

重慶降水量十分豐富,加上山多,就形成了數(shù)不清的溪流,這也成為一個地方最有特色的標志,因此以溪流為地名也就相當普遍。

“重慶老城內,就有大陽溝、瞿家溝等地名。城外就更多了,硝房溝、雙溪溝、大溪溝、黃沙溪、董家溪、茅溪、溉瀾溪、盤溪、虎溪等。”李正權說,以溪流命名的地方除了大地名,還有街道,甚至是街區(qū)和小巷。

此外,還有池,比如蓮花池;還有塘,如頭塘、二塘,一直到十塘。

主城區(qū)五岳

重慶是山城,有人將重慶主城區(qū)的五座山稱為重慶的“五岳”。其中,東岳是鐵山坪,西岳是歌樂山,北岳是縉云山,南岳是南山,中岳為鵝嶺。正是這五岳,給重慶的地名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如今,重慶老城區(qū)內已沒有以山來命名的街道,但諸如九尺坎、十八梯、王爺石堡、雷家坡之類的地名,依然與山有著千絲萬縷的牽連?!敝貞c地名文化研究專家李正權介紹,重慶老城本就是一座山,除了西邊的通遠門,從任何一個城門進城,都要爬好大一坡。

李正權回憶,朝天門以前有一大坡石梯,曾讓不少外地人爬得腳軟。出了通遠門,叫山的地名就多了起來:先是枇杷山,然后是鵝嶺、雙山、半山、松山、五臺山、鳳鳴山、獅子山、團山堡、王家大山……

“過了長江,有黃山、汪山、蔣山、楊家山、慈母山、馬鞍山、蓮花山……過了嘉陵江,有龍山、塔子山、石子山、玉帶山、金紫山、照母山、玉峰山……”李正權稱,如果擴展到重慶的各個區(qū)縣,叫山的地名就更多了,僅街道鄉(xiāng)鎮(zhèn)地名中帶山字的就有30多個,若再加上諸如帶崗、嶺、梁、峰之類的,那就數(shù)不勝數(shù)了。

壩坪最常見

重慶是山城,又是水城,地貌豐富。這些地貌,不僅為重慶地名帶來了多彩多姿的特色,而且為重慶地名增添了強烈的地方色彩。沙坪壩、楊家坪······重慶各種地貌地名中,壩和坪是最常見的。

重慶怎么有這么多壩和坪呢?李正權解釋,其實壩和坪只是相對平坦,不能與平原城市的平地相提并論。重慶叫山的地名雖多,但叫壩的地名更多,只要有一小塊平地,就可能叫壩了,比如德感壩、冬筍壩、苦竹壩、中壩、廣陽壩……

“坪與壩不同。坪雖然也緩平如壩,但坪是指周邊被河谷切割、邊坡呈陡崖或階梯狀的高地,地質學上叫臺地?!崩钫龣嗾f,重慶的臺地較平壩為多,因此叫坪的地方甚至比叫壩的還多,如南坪、大坪、楊家坪等。坪離江面較高,不受洪水威脅,于是成為主要的居住區(qū)。

以上世紀八十年代主城區(qū)的14個主要片區(qū)為例,除上新街、中梁山等少數(shù)幾個外,大多數(shù)都分布在坪或壩上。

方位地名少

重慶人講方向,很少會說東西南北,一般以標志性建筑為參照物,左拐右拐、直走等。如果你提東西南北,或許不少重慶人會蹲在原地哭暈。

平原城市沒有地形障礙,街道大多呈東西或南北走向。而重慶既是山城,又是水城,道路或依山或依水,或彎或曲或上或下,要用方向詞來標示,相當困難。因此,重慶極少有諸如南路北路東街西街之類的地名。

李正權說,重慶有江北、南岸,但兩地并不相對,甚至可以說還不相關。雖然重慶人對方向的感覺差,但東西南北畢竟是客觀存在的,重慶地名中同樣有以方向或方位來命名的。比如,解放東路、解放西路,南坪東路、南坪西路,建新南路、建新北路等?!安⒉皇钦龞|、正西、正南、正北,往往只是一個大致的方向?!?

還有一些地名則會“撒謊”。李正權舉例說,“比如朝東路,并不是朝天門東路,而是朝天門到東水門的路。這不是以方位來命名的,這樣的路,很可能會讓外地人懵圈的?!?

重慶晚報記者 周小平 受訪者供圖

?
關于我們 | 網(wǎng)站聲明 | 意見反饋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農家科技、城鄉(xiāng)統(tǒng)籌發(fā)展網(wǎng) 版權所有
主管單位:重慶出版集團  主辦單位:重慶農家科技雜志社有限公司  城鄉(xiāng)統(tǒng)籌發(fā)展研究中心
協(xié)辦單位:重慶市發(fā)改委、重慶市城鄉(xiāng)統(tǒng)籌辦、重慶市教育委員會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渝B2-20170014  網(wǎng)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網(wǎng)出證(渝)字第002號  網(wǎng)絡文化經(jīng)營許可證:渝網(wǎng)文(2016)4551-030號
渝公網(wǎng)安備50010802001019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0120180006 渝ICP備10015940號-1 技術支持:城鄉(xiāng)統(tǒng)籌發(fā)展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