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青瓦木屋 百年老樹 探尋黔江鵝池鎮(zhèn)的長壽村

2019-10-14 09:45:01  來源:黔江文旅

瓜蔞產業(yè)包圍的木屋 攝/李詩素

郁郁青山、潺潺溪流、青瓦木屋、百年老樹……讓黔江區(qū)鵝池鎮(zhèn)社溪村這個不足900人的村子宛如一幅完美的山水畫,處處展現出原生態(tài)的古樸美。在這個被譽為“長壽村”的世外桃源里,90歲的老人跑零攤、趕鄉(xiāng)場,80歲的老人還能農耕……

老搭檔都是壽星

今年已90歲高齡的老人萬治祥以前是社溪大隊的大隊長,現在是鵝池集鎮(zhèn)的??汀!斑@老年人趕的不是耍耍場,他在集鎮(zhèn)上擺攤賣些針筒麻線的小生意,場場都來,還從不坐車。他不僅跑攤趕鵝池,還趕學堂、石家等鄉(xiāng)場?!贝妩h支部書記王友江說。萬治祥老人的兒女都在外地或黔江城區(qū)務工,他的集鎮(zhèn)小生意并不是因為子女不管他,而是把趕場當成一種健身。小雜貨賣完后,他還親自到城里進貨,也順便將親手種的新鮮蔬菜帶到城里給兒孫們分享。

91歲的張世益老人是以前的大隊會計,子女都在黔江務工,過不慣城市生活的張世益每次被子女接到城里玩上幾天就要趕回村里。平日里,他都是自己打掃家里室內外的衛(wèi)生、清洗衣服,手腳麻利地收拾家務?!艾F在黨的政策好,我們老有所養(yǎng)。村里產業(yè)發(fā)展起來了,油茶、瓜蔞、蠶桑、水果產業(yè)上千畝,美了村莊又掙了錢,哪有不高壽的喲?!睆埵酪嬲f。

萬治祥和張世益的老搭檔程良富老人是以前的大隊出納,他和老伴吳西蓮今年也都是90歲的高齡了,夫妻倆總說,“老家的山好、水好、空氣好,平時干點輕松活能鍛煉身體,有助于健康??傊?,住在老家心才踏實!”

如今,村里的水泥公路修到家門口,自來水也引進了家家戶戶,夜晚的路燈照亮了回家的鄉(xiāng)路,居住環(huán)境越來越好,老人們都不舍得離開生活了一輩子的老家。

天然氧吧潤古寨

社溪村是一個山大人稀的村落,是大自然賞賜的天然氧吧,整個夏季平均溫度在28℃左右,晚上還要蓋涼被。村里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有30余人,他們都能勞動,在自家的責任地耕種農作物和蔬菜,喂豬養(yǎng)雞,供自己及城里務工子女的生活所需。

“我們村里目前有瓜蔞和油茶兩大產業(yè)基地,務工的基本是60歲以上的老人,他們能挑能抬、能跑能動,一般年輕人干活還沒得他們上勁。”王友江說。

為什么村里的老人都這么老當益壯呢?答案是因為生態(tài)環(huán)境好。社溪村全村幅員面積6.6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114.3畝,森林覆蓋率在90%以上。近年來,相繼實施退耕還林政策、全區(qū)實施生態(tài)立體農業(yè)行動,讓這里的生態(tài)越來越好,負氧離子濃度常年保持在每立方厘米9000個以上。

“生態(tài)環(huán)境+居住環(huán)境+自然氣候”是當地村民長壽的根基。在社溪村流傳一個說法:60歲算是小弟,70歲才正得力。

“我們這里被綠水青山包圍著,空氣好。人們平常吃的糧食、蔬菜、水果是自己種的,豬、雞、鴨是自己養(yǎng)的。住的房屋是老式木房子,天樓地枕不潮濕,有這些好的條件,人不想長壽都不行!”張世益笑著說。

社溪村全村目前有老式木屋89棟,100年以上的桂花樹、油茶樹、核桃樹、香樟樹、柏香樹等古樹100余株。每一大棟木房子都是老年人在堅守,這或許也是一種鄉(xiāng)愁。

清泉淌出長壽傳奇

社溪村并不是大山大溝,視野十分開闊,于是成就了村民開闊的心胸。

放眼望去,村里除了良好的森林植被,還有多口泉眼,外流的泉水匯集成10余條清澈溪流,社溪也因此而得名。

這汩汩流淌的天然泉水還流淌出一個傳奇的故事。

那是大集體時,當地一個叫萬明宣的人年近花甲,一病不起。就在他生命即將走到盡頭時,親戚朋友及周圍的鄰居來探望他,問萬明宣還有哪些事要交辦的,萬明宣彌留之際吞吞吐吐地說:“沒有,只是想喝一口楊柳溝老水井的涼水?!?

當時,前去探望的鄰居李紹云找來一個軍用水壺,跑到離萬明宣家5里路遠的楊柳溝涼水井打回一壺涼水。

李紹云揭開壺蓋,把涼水倒進茶缸里,慢慢喂給萬明宣喝。沒想到連續(xù)喝了兩茶缸涼水,萬明宣竟然坐了起來,說:“這水莫倒了,我等會兒還喝!”

兩茶缸涼水下肚,讓一個即將走進生命盡頭的人奇跡般地“活”過來了,這一“活”便到30多年后才離世,當地60歲以上的老人都見證了這一“奇跡”。

“這里的水源是沒得說的,我一年四季都是喝涼水,就連趕鄉(xiāng)場水壺里裝的也是從井里打來的涼水?!比f治祥老人說,他身體硬朗,與當地的水源也有一定關系。

說起長壽,村民們都自豪地說:“幾年前,我們村曾有過3位百歲老人同健在的奇跡。”

社溪村的天然泉水富含有哪些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沒有專家進行過檢測。但是,當地村民都把長壽歸功于泉水。如今大部分村民都還保存著喝井里涼水的習慣。

或許生活美、心胸寬、愛勞動、植被豐、水源好,就是長壽村的密碼。

記者:劉茂嬌 李詩素

?
關于我們 | 網站聲明 | 意見反饋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農家科技、城鄉(xiāng)統(tǒng)籌發(fā)展網 版權所有
主管單位:重慶出版集團  主辦單位:重慶農家科技雜志社有限公司  城鄉(xiāng)統(tǒng)籌發(fā)展研究中心
協辦單位:重慶市發(fā)改委、重慶市城鄉(xiāng)統(tǒng)籌辦、重慶市教育委員會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渝B2-20170014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網出證(渝)字第002號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渝網文(2016)4551-030號
渝公網安備5001080200101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0120180006 渝ICP備10015940號-1 技術支持:城鄉(xiāng)統(tǒng)籌發(fā)展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