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段視頻看得人哭笑不得。29日早高峰時段,山東棗莊市中區(qū)建華西路上,灑水車灑水致路面結冰,畫面里,騎著電動車的市民,仿佛置身溜冰場,接二連三、連人帶車摔倒在地,所幸沒造成重大事故。
市民紛紛反映,這種操作實在看不懂。灑水車在零下4攝氏度的天里還在灑水,僅看到的滑倒事故就有十余起,一旦有機動車經過,將十分危險。更多市民跟帖稱,每年冬天都見到灑水車灑水,還見過下雨天也灑水,實在是迷之操作。
對此,當地環(huán)衛(wèi)服務中心做出回應,給群眾出行不便道歉,氣溫低于2攝氏度,將全面停止灑水作業(yè)。照理說,事發(fā)地第一時間表達歉意,態(tài)度不錯,也給出未來此類事件的處理預案。
可是,人們還是不禁追問,溫度過低的氣象條件下,路面灑水帶來的風險,難道不是明擺著嗎?提前出臺低溫不灑水的規(guī)定,未“凍”綢繆不行嗎?為何非得等到老問題“老出問題”,才想起來解決?
“教條式灑水”,還真是老問題“老出問題”。檢索相關關鍵詞可知,早在2016年,就出現過冬天灑水,導致安徽阜陽城區(qū)2個半小時內出現42起交通事故的事件。不少地方的政務留言板上,均出現過質疑冬天灑水致市民跌倒的投訴帖。
類似事件的處理結果,都是“道歉——整改——杜絕再犯”,可即便套路滿滿,下一次灑水成冰的老問題,似乎免不了又在其他地方出問題。
其實,像“冬天灑水應溫度制宜”這種常識性的問題,暴露的真不是什么工作人員的一時疏忽,而是工作中的教條主義堅冰難以融化。
有網友在跟帖中替環(huán)衛(wèi)工作人員叫屈,“身邊有的環(huán)衛(wèi)車司機說,一天四車水,每天都要拍照發(fā)群里,領導只看你灑水了沒有,沒灑就扣錢……”
據專業(yè)人士介紹,冬天“灑灑灑”有其合理性,但必須結合具體氣象條件,及時調整工作方案。許多地方也有每年冬天根據時間、氣溫、氣候等因素來調整灑水車作業(yè)時間的流程表。
但為何還會出現“教條式灑水”,路面變“溜冰場”的尷尬呢?根子恐怕還在機械僵硬的工作作風。干工作的重點,在對上面負責,對考核負責,卻不是對群眾負責,沒能真正把百姓當作服務的重中之重。
去年,河南曾曝光過一起“環(huán)衛(wèi)工用高壓水槍打落樹上黃葉”的視頻。視頻中,環(huán)衛(wèi)工表示,領導檢查要求看不見一片樹葉,“累死也掃不過來”,加速黃葉落下能集中清掃。當時就有評論指出,充滿“潔癖”的規(guī)定要求只能在逐層加壓中走形,迫使基層執(zhí)行者劍走偏鋒,使出明顯不符常理的辦法,最終普通市民也“不買賬”。
說到底,無論是治理城市還是做好基層服務,都要有“繡花功夫”,而不是繡花枕頭一包草的表面功夫。杜絕老問題“老出問題”,還是得把百姓的難題真當問題,把群眾的小事真當大事。(劉晶瑤)